上海汽車租賃市場的九大不利因素
每逢節假日,上海汽車租賃市場異常火爆,今年春節更不例外。據了解,春節是租車行業需求最旺盛的時刻。不僅高中低端車型全部進入需求旺季,而且租車價格還平均上提了15%—20%。通常,只要消費者出示本人身份證、戶口本、駕駛證這些有效證件就具備租車資格。這種便捷的租車方式,不僅為廣大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實惠和優質的出行體驗。
在全球,汽車租賃業方興未艾。據以美國為例,汽車租賃業久經不衰,以租賃形式銷售的新汽車占美國汽車總銷售量的1/3左右。汽車租賃協會數據顯示,我國汽車租賃產業速度增長,預計到2015年,全國租賃車輛需求將達到30萬~40萬輛,營業收入將達到180億元。近些年,我國租車公司的規模和數量發生了爆發性增長,一些知名的租車公司,也開始在全國各地開設分店。目前,“環保、節能、減排、和諧”等理念深入人心,使那些買不到車而急于用車的人,及用車時間不長的用戶,也都加入到租車的行列。其實,租車市場火爆的背后,也受一定不利因素影響,總結有九點:
不利因素一:受傳統交通工具沖擊 如今,在傳統的交通工具方面,如火車提速、機票降價等,讓旅客得到更多實惠。尤其動車網上訂票的出現,在一定程度上也擠壓了租賃市場。在價位相同條件下,選擇動車既安全又方便。在氣候復雜的冬季,其優勢更為明顯。
不利因素三:盲目參與價格戰 有道是,欲速則不達。不少汽車租賃公司求財心切,競爭不擇手段。其實汽車租賃行業是一項重資產服務業,對于企業資金實力要求較高,盲目的價格戰可能會使企業身陷囹圄,最終“入不付出,關門大捷”。
不利因素3:融資機構介入少 在國外汽車租賃早已成為一種成熟的消費方式,是一種融資手段,發達國家大規模的汽車租賃公司,一般都有金融公司在背后支撐。但國內市場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程度。主要是,中國的產業形態與發達國家不一樣,與此對應,創業、投資也會出現很大差異。此外,國內融資機構介入較少,沒有成功模式可循。
不利因素四:行業監管極不完善 一是地方政府各自為政,并未形成全國統一的監管政策法規,二是行業監管部門較多,交通運輸部、商務部等部門并未形成統一意見,甚至對于融資租賃,還涉及到金融監管部門,更是成為監管的真空地帶。
不利因素五:營銷手段滯后 從目前中國租車市場企業參與者來看,以小型且地域性強的汽車租賃公司為主,缺乏規模化及網絡化運營的基因。從宣傳手段上看,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推廣手段,通常是在自己網站或者在報紙上發布下租賃信息而已。實際上,在信息發達的今天,需利用網絡這一靈活多變的媒體做深入推廣。
不利因素:誠信體系不健全 目前在不少地區,尤其三線以下城鎮,汽車租賃手續還很繁復,尤其是面向個人的汽車租賃需要戶口本等重要證件作為擔保,交易雙方的不信任高筑用戶進入壁壘。誠信體系的不健全,導致汽車租賃流程冗長且不安全,影響行業發展進度。
不利因素七:服務管理存在問題 從租車的硬件上來講,各個企業的條件相差無幾,但服務管理卻千差萬別。目前,許多上海汽車租賃公司都是采用定制合同。部分不規范的汽車租賃公司,將一些不公平條約添加到合同中。但在簽訂租車合同的時候,不少消費者對合同條款了解不細致不深入,導致了日后問題和矛盾的發生。
不利因素八:私家車增多 目前國內市場依舊是以企業、機構租賃為主,個人散租所占市場份額很小,尚不構成租車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。與此同時,私家車開始增多,對租車市場形成較大沖擊大,尤其個人租賃部分。
不利因素九: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 汽車租賃公司提供的車一般都不是新車。有不少不規范的汽車租賃公司,沒有定期對車輛進行維修保養,以至留下安全隱患。于是,一旦車輛在租用期間出現故障,一方面是責任問題難以定奪,另一方面是會危及到租戶的人身安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