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廣聚焦關注新能源車新政。每到年終歲末,享受著政策補貼的新能源汽車都將經歷一次“政策大考”。今年也不例外,近期有關“明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大幅削減”“補貼新政即將出臺”的各種傳聞籠罩汽車行業。在新政策懸而未決的情況下,上海的新能源車賣的怎么樣?先來聽上海電視臺記者的報道:
(記者首先來到了同浦路上的一家4s店,偌大的銷售展廳內,除了少數銷售人員外,并沒有前來咨詢購買的顧客,現場顯得冷冷清清。
[銷售人員 :11月 12月4號、5號 那段時間是旺季,2、3月份政策出臺 才能買這個車。]
記者感到疑惑,明明有車為什么不賣呢? 業內人士透露,經歷了前段時間的旺銷,臨近歲末不少店家都較為謹慎,擔心2018年新能源車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,都將加速退坡力度,繼續降低。而銷售人員也對記者表示,如果一定要買這輛車,就得先墊付 補貼的錢,等新政策出來之后,再相應退還。
[銷售人員:也不確定補貼多少。(這輛車)今年是補貼四萬六,你就先付四萬六,明年補貼少了補了三萬六,就退你三萬六,收你一萬。]
而隔著一條馬路的這家4s店,則繼續延續著旺季的銷售。
[銷售人員:賣的很好,旺季我們還繼續在接單。]
不過這位銷售也表示,售車的同時,他們也會明確告知消費者需要自行承擔未來補貼減少的風險。
[銷售人員:我合同上都寫的很清楚。客戶是否接受購置稅,明年的話,我們可能要把價格收掉了。到12月30號為止,我們現在價格是很好的。])
事實上,工信部、財政部等四部委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對外公布,到2020年國家補貼將全部結束,在此之前,每年都將有一定比例退坡,退坡幅度按當年公布為準,此舉是因為新能源汽車長期執行消費補貼,容易使企業盲目擴張,形成產能過剩。很多實力不強的廠家生產出的電動車實際應用性過差,甚至不排除一些廠家就是在湊補貼。根據規劃,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輛,而現在全國共有 32 家企業準備或已經進入新能源車領域,如果它們按照宣布的計劃投產,2020 年中國的新能源車將達到 696 萬輛,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為了補貼而生產的便宜車。目前補貼的退坡政策已經明確,今后將加快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,確保財政補貼政策退坡后對新能源汽車扶持力度不斷檔。 |